商丘光州大酒店(光山县光州大酒店)
本篇文章给大家谈谈商丘光州大酒店,以及光山县光州大酒店对应的知识点,希望对各位有所帮助,不要忘了收藏本站喔。 今天给各位分享商丘光州大酒店的知识,其中也会对光山县光州大酒店进行解释,如果能碰巧解决你现在面临的问题,别忘了关注本站,现在开始吧!
1、宋英宗时期宰相?
共23位,分别:王钦若、丁谓、冯拯、王曾、李迪、张知白、张士逊、吕夷简、王随、陈尧佐、章得象、晏殊、杜衍、贾昌朝、陈执中、文彦博、 宋庠、庞籍、 梁适、刘沆、韩琦、曾公亮、 富弼 。
1、王钦若
王钦若(962年—1025年),字定国,临江军新喻(今江西新余)人。北宋初期奸臣,五鬼之一。宋真宗时期官至宰相、主和派代表。
王钦若为淳化三年(992年)进士甲科及第。历任秘书省校书郎、太常丞、左谏议大夫、参知政事、刑部侍郎等职。澶渊之战时,王钦若主张迁都金陵,与宰相寇准对立,出判天雄军。
大中祥符初年,为迎合宋真宗仙道需求,伪造天书,争献符瑞,封禅泰山。累官司空、门下侍郎、同平章事、玉清昭应宫使、昭文馆大学士,监修国史。他二度为相,被时人称为“瘿相”。
北宋天圣三年(1025年)病逝,追赠太师、中书令,谥号“文穆”。因主导编纂《册府元龟》而知名。
2、丁谓
丁谓(公元966~公元1037),字谓之,后更字公言,两浙路苏州府长洲县人,祖籍河北。北宋宰相、奸臣。
与王钦若等人并称为五鬼。先后任参知政事(副相)、枢密使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(正相),封晋国公。前后共在相位七年。
丁氏先祖是河北人,五代时迁居苏州。祖父丁守节,与范仲淹曾祖范梦龄同是吴越国中吴军节度使钱文奉的幕僚,任节度推官,遂为长洲人。
通籍后官运亨通,历任三司户部判官、工部员外郎、三司盐铁副使。大中祥符元年(1008),召为右谏议大夫,权三司使,加枢密直学士。后历任礼部侍郎、参知政事,工、刑、兵三部尚书。
大中祥符九年(1016)九月,丁谓以参知政事身份任平江军节度使,衣锦归里,“建节本镇,一时为荣”。
离京时,宋真宗特赐御诗七言四韵和五言十韵,“尤为盛事”。天禧初(1017),以吏部尚书复参知政事。不久,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兼任昭文馆大学士、监修国史、玉清昭应宫使、平章事兼太子少师。
乾兴元年(1022),封为晋国公。丁谓任苏州军节度使时,宋真宗曾为他在苏城西南横山吴王拜郊台后丁家山下建造过第宅。又,蓝家巷(今钮家巷)原有丁晋公庙。
因作恶太多,丁谓最后被罢相,贬为崖州(今海南省三亚市)司户参军,他的四个儿子、三个弟弟全部被降黜。
抄没家产时,从他家中搜得各地的贿赂物品,不可胜纪。景祐四年(1037)闰四月,卒于光州,归葬苏州城西华山习嘉原。
3、冯拯
冯拯,字道济,河阳(今河南孟县)人。太宗太平兴国二年进士。历知数州。
真宗咸平四年自枢密直学士迁右谏议大夫、同知枢密院事。景德二年拜参知政事。以疾罢。大中祥符四年知河南府。七年,除御史中丞,又以疾出知陈州。
天禧四年拜吏部尚书、同平章事,充枢密使,进左仆射。仁宗天圣元年罢相,出判河南府(同上书),卒,年六十六。谥文懿。《宋史》卷二八五有传。
4、王曾
王曾(978年12月27日—1038年12月12日),字孝先,青州益都(今山东青州)人,北宋名相。
王曾少年孤苦,善作文辞。咸平年间,王曾连中三元(发解试、省试、殿试皆第一),以将作监丞通判济州。累官吏部侍郎,两拜参知政事。
曾规谏宋真宗造天书、修宫殿之事。宋仁宗即位后,拜中书侍郎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以计智逐丁谓,朝廷倚以为重。后罢知青州。
景祐元年(1034年),召入为枢密使,次年再次拜相,封沂国公。因与吕夷简不和,一同被罢免,王曾出判郓州。
宝元元年(1038年),王曾在郓州去世,年六十一。获赠侍中,谥号“文正”。有《王文正公笔录》。
5、李迪
李迪(971年-1047年 ),字复古,先祖为赵郡人,后迁家至濮州(今山东鄄城旧城)。北宋名臣、诗人。
景德二年(1005年),李迪状元及第,历任通判、知州、知制诰、节度使等职,多次出入内外,两度官至宰相。晚年以太子太傅致仕。
庆历七年(1047年),李迪去世,年七十七。追赠司空、侍中,谥号“文定”,仁宗亲题其碑首为“遗直之碑”。《全宋诗》录其诗,《全宋文》录有其文。
6、张知白
张知白(?-1028年),字用晦。沧州清池(今河北沧州东南)人。北宋宰相。
端拱二年(989年)进士,历任龙图阁待制、御史中丞、参知政事等。后知剑、邓、青三州等职务。又官河阳(今河南省洛阳市)节度判官。
咸平年间上疏,真宗召试舍人院,权授右正言。仁宗天圣三年(1025年),以工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,性节俭,“自奉养如为河阳掌书记时。天圣六年(1028年),卒于任上。赠太傅、中书令,谥文节。
7、 张士逊
张士逊(964年—1049年),字顺之,阴城(今湖北老河口)人,一说故均州(今湖北丹江口市)人。北宋政治人物、诗人。
宋太宗淳化三年(992)举进士第,为均州郧乡县(今湖北郧县)主簿,除射洪(今属四川)令,历江南、广东、河北转运使、礼部尚书、刑部尚书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、集贤殿大学士。
康定元年(1040)拜太傅,封邓国公(今河南邓县一带)致仕。皇祐元年(1049)卒,年八十六,谥文懿。张士逊曾经活跃于北宋政坛,在真宗、仁宗二朝三次拜相。
8、吕夷简
吕夷简(978年-1044年10月3日),字坦夫。淮南路寿州(今安徽凤台)人,祖籍京东路莱州(今属山东)。北宋政治家,太子太师吕蒙正之侄、光禄寺丞吕蒙亨之子。
咸平三年(1000年),吕夷简登进士第,初补绛州军事推官。后以刑部郎中权知开封府。宋仁宗即位,进右谏议大夫,以给事中职参知政事。
天圣六年(1028年),拜同平章事、集贤殿大学士。明道二年(1033年)罢相,不久复职。景祐二年(1035年),加右仆射,封申国公。
次年,因与王曾争事,二人同时罢相。康定元年(1040年)再次拜相。庆历元年(1041年),徙封许国公,兼枢密使。其后因病以太尉致仕。
庆历四年(1044年)去世,年六十六。追赠太师、中书令,谥号“文靖”。嘉祐八年(1063年),配享仁宗庙庭。宝庆二年(1226年),绘像于昭勋阁,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。
吕夷简辅佐年少的仁宗,在太后临朝听政的情况下,正确处理北宋社会诸多矛盾,保证了北宋社会安定,经济发展,为宋代名相之一。原有文集二十卷,今已佚。《全宋诗》录其诗十一首。
9、王随
王随(约975~1039年),字子正,北宋河阳(河南孟县)人。宋真宗时,以给事中知杭州,往兴教寺谒小寿禅师,机语契合,竟明大法。
曾为长水子璇禅师之首楞严义疏注经作序,并删次《景德传灯录》三十卷为《传灯玉英集》十五卷行世。宋仁宗明道年间,出任宰相(也有史书作“丞相”)。临终书偈而逝。
10、陈尧佐
陈尧佐(963年—1044年10月26日 ),字希元,号知余子。阆州阆中人。北宋宰相、水利专家、书法家、诗人,左谏议大夫陈省华次子、枢密使陈尧叟之弟、天雄节度使陈尧咨之兄。
端拱元年(988年),陈尧佐进士及第,授魏县、中牟县尉。咸平初年,任潮州通判。历官翰林学士、枢密副使、参知政事。
景祐四年(1037年),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康定元年(1040年),以太子太师致仕。庆历四年(1044年),陈尧佐去世,年八十二。追赠司空兼侍中,谥号“文惠” 。
11、章得象
章得象(978~1048年),字希言,建宁军浦城(今福建省南平市浦城县)人。北宋著名政治家、诗人。
咸平五年(1002年),进士及第,授大理寺评事,知玉山县,拜大理寺丞等。天圣四年,迁翰林学士承旨。景祐三年,同知枢密院事、户部侍郎。
宝元元年,拜同中书门下平章事。庆历八年(1048年),去世,赠太尉兼侍中,谥号文宪。皇祐年间,改谥文简,著有《章文简公诗集》等。
12、晏殊
晏殊(991年—1055年2月27日 ),字同叔,抚州临川人。北宋著名文学家、政治家。
生于宋太宗淳化二年(991年),十四岁以神童入试,赐同进士出身,命为秘书省正字,官至右谏议大夫、集贤殿学士、同平章事兼枢密使、礼部刑部尚书、观文殿大学士知永兴军、兵部尚书。
宋仁宗至和二年(1055年)病逝于京中,封临淄公,谥号元献,世称晏元献。
13、杜衍
杜衍(978年—1057年3月17日),字世昌。越州山阴(今浙江绍兴)人。北宋名臣,唐朝名相杜佑之后。
大中祥符元年(1008年),杜衍登进士第,补扬州观察推官,历知乾、扬、天雄、永兴、并等州军,以善于治狱闻名。
宋仁宗特召其为御史中丞,兼判吏部流内铨。历任知审官院、知永兴军、枢密使等职。庆历四年(1044年),拜同平章事,支持“庆历新政”,为相百日而罢,出知兖州。
庆历七年(1047年),以太子少师致仕,累加至太子太师,封祁国公。杜衍寓居南都十年后,于嘉祐二年(1057年)去世,年八十。获赠司徒兼侍中,谥号“正献”。
14、贾昌朝
贾昌朝(997年—1065年),字子明。真定获鹿(今河北获鹿)人。北宋宰相、训诂学家、文学家、书法家。
宋真宗天禧元年(1017年)赐同进士出身,任为国子监说书。宋仁宗朝,历任天章阁侍讲、参知政事、枢密使、同平章事、判大名府等职。
官至左仆射、观文殿大学士、判尚书都省,封魏国公。治平二年(1065年)去世,年六十八。追赠司空兼侍中,谥号“文元”。宋英宗亲题其墓碑为“大儒元老之碑”。
15、 陈执中
陈执中(990-1059),字昭誉,参知政事陈恕之子,北宋洪州南昌(今属江西)人。真宗时以父荫为秘书省正字。累迁卫尉寺丞,知梧州。
后历知江宁府、扬州、永兴军。仁宗宝元元年同知枢密院事。庆历元年出知青州,改永兴军。四年,召拜参知政事。五年,同平章事兼枢密使。
皇祐元年出知陈州。五年,再入相。至和二年充镇海军节度使判亳州。逾年辞节,以司徒致仕。嘉祐四年卒,年七十。谥恭。
16、文彦博
文彦博(1006年10月23日-1097年6月16日),字宽夫,号伊叟。汾州介休(今山西介休)人。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、书法家。
天圣五年(1027年),文彦博进士及第,历任殿中侍御史、转运副使、枢密副使、参知政事等职。因讨平王则起义之功,升任同平章事(宰相)。
皇祐三年(1051年)被劾罢相,出知许、青、永兴等州军。至和二年(1055年)复相。嘉祐三年(1058年),出判河南等地,封潞国公。
宋神宗时,反对王安石变法,极论市易法“损国体、惹民怨”,出判大名、河南府,累加至太尉。元丰六年(1083年)以太师致仕。宋哲宗即位后,经宰相司马光举荐,起授平章军国重事。元祐五年(1090年),再次致仕。
绍圣四年(1097年),降授太子少保,同年去世,年九十二。
17、 宋庠
宋庠(xiáng)(996年—1066年),初名郊,字伯庠,入仕后改名庠,更字公序。北宋文学家,工部尚书宋祁之兄。开封府雍丘县双塔乡(今河南商丘民权县双塔乡)人。
北宋天圣二年(1024年),宋庠状元及第,成为“连中三元”(乡试、会试、殿试均第一)之人。官至兵部侍郎、同平章事,以司空、郑国公致仕。
治平三年(1066年),宋庠去世,年七十一。追赠太尉兼侍中,谥号“元献”(一作元宪),英宗亲题其碑首为“忠规德范之碑”。
18、庞籍
庞籍(988年—1063年),字醇之,单州成武(今山东省菏泽市成武县)人。北宋宰相。
大中祥符八年(1015年)进士及第后,任黄州司理参军,深得知州夏竦的赞许,认为庞籍极具宰相之才,他日必成大器。
不久庞籍又先后升任为江州军事判官,开封府司法参军,刑部详复官,群牧判官,大理寺丞,殿中侍御史,累迁至枢密副使、枢密使、太子太保等,封颖国公。
庞籍不仅与韩琦、范仲淹等人交好,还提携了司马光、狄青等人。
嘉佑八年(1063年),庞籍去世,年七十六。追赠司空、侍中,谥号“庄敏”。
19、 梁适
梁适,字仲贤,公元1000年(宋咸平三年)出生于山东东平。其父梁颢为翰林大学士,以父荫为官。虽然“状元父子”双双早逝,仲贤却带领家族走向繁盛。
称“忠孝三梁”(梁颢,梁固,梁适),可与“文情三苏”(苏洵,苏轼,苏辙)比肩。
宋代,是东原梁氏家族最为显赫之时,其族人居朝为官宦者颇多,当时就有着“满堂笏,梁半朝”之称,与东汉时期梁统家族一样辉煌盛名。
20、刘沆
刘沆,今江西省永新县埠前镇三门前人。北宋至道元年(995年)九月十八日生。天圣八年(1030年)刘沆进士及第,名列第二。
宋仁宗时任参知政事(副宰相)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(宰相)共7年,“自进士设科,擢高第至宰相者,吉郡以沆为首”,在位以“长于吏事”著称。
21、韩琦
韩琦(1008年8月5日-1075年8月8日 ),字稚圭,自号赣叟,相州安阳(今河南安阳)人。北宋政治家、词人。
韩琦为宋仁宗天圣五年(1027年)进士,历任将作监丞、开封府推官、右司谏等职。曾奉命救济四川饥民。宋夏战争爆发后,他与范仲淹率军防御西夏,在军中享有很高的威望,人称“韩范”。
之后又与范仲淹、富弼等主持“庆历新政”。韩琦为相十载、辅佐三朝,为北宋的繁荣发展做出了贡献。
在朝中,他运筹帷幄,使“朝迁清明,天下乐业”;在地方,他忠于职守,勤政爱民。是封建社会的官僚楷模,与富弼齐名,并称“富韩” 。
熙宁八年(1075年),韩琦去世,年六十八。宋神宗为他御撰“两朝顾命定策元勋”之碑。追赠尚书令,谥号“忠献”,配享宋英宗庙庭。宋徽宗时追封魏郡王。
22、曾公亮
曾公亮(999年-1078年2月27日),字明仲,号乐正,汉族,泉州晋江(今福建泉州市)人 。北宋政治家、文学家,刑部郎中曾会次子。
天圣二年(1024年),曾公亮登进士第,仕仁宗、英宗、神宗三朝,历官知县、知州,知府、知制诰、翰林学士、端明殿学士、参知政事、枢密使、同平章事等,累封鲁国公。
卒年八十,获赠太师、中书令,配享英宗庙廷,赐谥“宣靖”。为昭勋阁二十四功臣之一。
23、 富弼
富弼(1004年2月13日 —1083年8月8日),字彦国。洛阳人。北宋名相、文学家。
天圣八年(1030年),富弼举茂才异等,历授将作监丞、直集贤院、知谏院等职。庆历二年(1042年)出使辽国,以增加岁币为条件,据理力争,拒绝割地要求。
任枢密副使时,与范仲淹等共同推行庆历新政。新政失败后,出知郓州、青州等地。任内救助数十万灾民。至和二年(1055年)拜相。宋英宗即位,召为枢密使,因足疾解职,进封郑国公。曾劝宋神宗“愿二十年口不言兵”。
富弼多次出使辽国,对西夏情形也十分关注。他利用自己对宋、辽、西夏三国关系的透彻了解,助宋朝撬开辽夏同盟,使宋、辽、西夏三足鼎立的格局逐渐稳定下来。
熙宁二年(1069年),再度为相,因反对王安石变法,出判亳州。拒不执行青苗法,声称“新法,臣所不知”。后以司空、韩国公致仕,退居洛阳,仍继续请求废止新法。
元丰六年(1083年),富弼去世,年八十。累赠太师,谥号“文忠”
宋英宗赵曙(1032年—1067年)是宋朝第五位皇帝,因其在位时间(1063—1067年)太短(只有4年),所以宋英宗时期只有两位宰相:韩琦、曾公亮。
另外,韩琦和曾公亮还在宋英宗之前的宋仁宗、之后的宋神宗时期为相。这在有宋一朝(做了三朝宰相)也是绝无仅有的。
韩琦为宋仁宗天圣五年(1027年)进士,历任将作监丞、开封府推官、右司谏等职,至仁宗末年拜相。宋英宗时,参与调和帝后矛盾,确立储嗣之位。
北宋英宗在位时期的宰相是韩琪。
宋英时期的宰相吕夷宗
到此,以上就是小编对于商丘光州大酒店的问题就介绍到这了,希望介绍关于商丘光州大酒店的1点解答对大家有用。
[免责声明]本文来源于网络,不代表本站立场,如转载内容涉及版权等问题,请联系邮箱:3801085100#qq.com,#换成@即可,我们会予以删除相关文章,保证您的权利。 转载请注明出处:http://www.geshanhotel.com/jdlx/djd/30551.html